综合信息

【战“疫”日记-老师篇】千方百计,共渡难关——围城之外武汉华师教师授课记

发稿时间:2020年03月26日 22:05发布者:刘星雨浏览次数:

(通讯员 刘星雨)自2月11日期,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按照原定开学日开始网络授课,而社会学院教师李琳由于疫情,被困在英国,面临着国外查找备课资料不便、授课设施不齐全、牵挂在武汉的家人朋友等更加严峻的挑战。身在围城之外,李琳千方百计凑齐资料设施为学生上课,克服心理上的担忧与低落,鼓励学生们共渡难关,坚持为围城之中的校园传递着知识。 

 

以下来自李琳的真实叙述:

【克服心理低落 师生切实行动聚焦正能量】

“至于疫情,讲真我虽然被困在国外,但是我的家人都在武汉,其实从刚刚封城到现在,真的感触还挺多的,心理的波动就好像网络上的心电图一样。还有一些同学、师兄、师长都因为疫情去世,心里还是很难受的,但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每一个人都要调整,学生也是一样。

比起老师激励学生,我觉得学生也给了老师很多鼓励。比如说我们学院的学生,在做志愿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次的疫情助力,我觉得这个其实都是激励,一种互动的激励,老师可能会站在知识的层面给大家打气,但是大家自己也在打气,都在加油,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像我们学生做的关于疫情的一些访谈、线上支援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留守在家的子女等,就是很有意义、很正能量的事情,在推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状态的调整。还有我们很多党员志愿者,甚至年龄很大的老师都在做志愿者下沉。我们抗争疫情不仅仅是只有一句简单的口号的,我们的这些实际行动比口号生动太多。我觉得大家只要都在做积极的、正面的事情、携手去共渡难关,就是对于整个疫情期间的一个最好的安慰,最好的正能量。

【无法返乡 教学资料与设备不足】受武汉疫情影响,社会学院不少外出访学的老师被困国外,面临着教学设备不齐,只得东拼西凑,还要倒时差的困难,李琳身在英国,只得在早上的时候跟同学们说一声“同学们晚上好!”,李琳反映,她的时差还相对轻松,学院有的老师倒时差确实辛苦。

“也是很不幸,武汉爆发了疫情,使我无法返乡,被困在英国,所以手头的教学设备不是很齐,备课的资料也不是很充分,包括我的教材都是请朋友帮忙找的影印版;国外的网络也不是很好,我只好让家里的人都不用网络,然后让移动网络和我们家里的线连在一起,买了一个20G的流量包,不停地调试设备,可以说人都站在路由器边上去上课了,国外的网络确实不行。可以说是克服了很多困难才能顺利开课。”

【远在异乡无法利用学校资源库 备课困难】社会学院的课程,常常需要老师们引经据典、查找丰富的资料、关注学术论坛的新动向来打开同学们的视野,而远在国外无法利用学校的免费资源库,就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条件就是,我们社会学这样的学科备课需要很多资料文献来辅助,在国外不比在学校,有充足的网络资源库可以利用,国外的资源库就有一些限制,当然国外也有学校的网站有比较齐全的文献,但是要短时间内把它们找出来、整理然后让同学们去消化、吸收,也是挺有挑战的一件事。

 【“以疫为材” 引导学生们的社会学思考】李琳在社会学院讲授《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她常对学生们说,社会学的知识不是呆板的教条,它与我们的社会事务息息相关。

“这次疫情中有很多是我们社会学院的学生可以去思考的、与我们的知识相关的。比如网络舆情、网络的扩散效应、社区的网格化、社区管理、封城之后武汉市民的心理状态、我们社会工作如何去介入、如何对经历过不幸的人们给予心理安慰,还有很多的社会关系。疫情期间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反映出来我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的状态,这是需要同学们积极去思考的。同学们要首先学习好理论,先思考,然后在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自然产生火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李琳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科学地宅,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时间,以便在春暖花开之时、返校之时可以去应对新的学习和生活,能够站在一个更好的位置上。

 

 

联系我们学院办公室:67868324    本科教务:67868232   

研究生教务(含招生):67865820   研究生学工(含就业):67868325  

本科学工:67868309(含招生、就业)

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西区文科教研综合楼(北楼)7-9楼社会学院

sociology@mail.ccnu.edu.cn

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