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我院青年教师王欧、博士研究生李胜蓝荣获第四届“费孝通优秀论文奖”

发稿时间:2021年09月09日 22:47发布者:浏览次数:

202196日,第四届“费孝通优秀论文奖”评选结果公布,我院青年教师王欧、博士研究生李胜蓝荣获第四届“费孝通优秀论文奖”,获奖作品分别为青年教师王欧在清华大学就读博士期间撰写作品《留守经历与性别劳动分化——基于农民工输出地和打工地的实证研究》、博士研究生李胜蓝撰写作品《新型劳动时间控制与虚假自由——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研究》。

王欧,男,1985年生,江西永丰人,2013-201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工作,现为社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劳工、性别、社会流动和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资助。曾在《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2)、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9)、第六届栗林论坛优秀论文(2020)。

王鸥老师

李胜蓝,女,1993年生,四川巴中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党员下沉基层背景下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平台劳动者的嵌入性及其社会保护研究。曾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获得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5)。

王欧的获奖论文《留守经历与性别劳动分化——基于农民工输出地和打工地的实证研究》考察了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劳动分化的影响。该文基于对农民工输出地和打工工业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留守经历造成留守儿童的性别劳动分化,即留守女孩必须承担一系列再生产劳动,留守男孩则很少参与劳动并将闲暇用于玩游戏。该文提出,现行劳动体制一方面向留守家庭转嫁再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农民工家庭的性别权力,将再生产劳动性别化为女性劳动;为应对家庭再生产劳动困境,留守老人和打工家长基于该性别权力模式,促成了留守儿童的性别劳动分化。因此,留守提前形塑了性别化的劳动习惯,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劳动分化奠定了根基。

李胜蓝和导师江立华教授共同完成的获奖论文《新型劳动时间控制与虚假自由——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研究》考察了外卖行业中骑手的劳动过程新特点,揭示了时间控制与骑手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该文发现,与传统的工厂劳动时间不同,外卖平台依据行业特性设置了新的时间规则,建构了新型劳动时间控制模式。平台通过为劳动者营造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宽松的工作场域吸引向往自由的劳动者加入,但却在技术手段的辅助下,以时间为单位和节点,对骑手的劳动过程实施了严密而细致的记录和监控,形成平台和消费者等多元的控制主体。同时,平台通过抢单和等单的工作机制控制骑手潜在的经验、思想和感受,塑造“准时”“快速”的劳动时间感,引导骑手甘愿成为“全天候工人”,并在劳动时间内主动地工作。最终,骑手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被平台束缚,无奈而主动地配合到时间控制中,平台则以自由之名获得并掩饰了利润。

“费孝通优秀论文奖”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人费孝通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以全国社会学学科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评选对象的学术性奖项。该奖项旨在传承费老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是社会学界公认的权威评奖。今年我院一名青年教师、一名博士研究生同获此殊荣,是社会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重要成绩。

社会学院师生将继续保持对学术志趣的追求,在获奖的喜悦下专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学科、培养高水平人才,脚踏实地做出更多更丰硕的成绩。

 

 

联系我们学院办公室:67868324    本科教务:67868232   

研究生教务(含招生):67865820   研究生学工(含就业):67868325  

本科学工:67868309(含招生、就业)

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西区文科教研综合楼(北楼)7-9楼社会学院

sociology@mail.ccnu.edu.cn

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