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论道群学,荟聚英才:我院顺利举办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时间:2025-07-17来源:

为促进全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交流,荟聚优秀学子来我院研习深造。7月14日-15日,我院开展了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学子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学术探索之旅。

7月14日上午,夏令营在文科综合楼北楼410报告厅正式开始,李钧鹏副院长主持活动。在开营仪式环节,符平院长以“欢迎来桂子山开启新的学术之旅”为题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学院自20世纪初发端的社会学悠久历史与近年发展成就,阐释了“重传统、彰特色、促交流”的师资建设与科研理念,并分享了学术感悟,勉励营员审慎抉择、学有所获。在社会学理论专场讲座中,老师们聚焦经典与当代的碰撞展开分享。向维老师探讨了古典社会理论如何重返我们生活的问题,从古今道德状态差异切入,分析霍布斯“自然状态”与现代个体原子化问题,对比卢梭与亚当·斯密的思想路径,展望古典理论重返生活的可能。金小红教授以AI时代的理论学习为话题,剖析了AI“涌现能力”与人类追求确定性的矛盾,强调源于并反哺实践的理论在AI时代的重要性,指出“理论学习是人类的‘终极防御工事’”。

14日下午为社会学方法专场。范长煜副教授以“人工智能与社会”为题,梳理了AI的演进历程,分析生成式AI的各项能力,并展望了AGI时代的社会范式跃迁与变革,强调与AI协作是新时代必修课。姜俊丰副研究员通过定性比较分析解构择偶偏好、大数据词频追踪道德变迁等案例,展示了量化方法与研究的活力,并分享了“方法创新需紧扣理论,由易到难躬行实践”的研究心得。李镇邦教授阐述了数字民族志回应新技术与“新”资料的必要性,辨析其与传统民族志异同,还介绍了计算社会学依托大数据拓展研究边界、回应数字时代命题的潜力。14日的活动在李钧鹏副院长“做不一样的社会学”的分享中结束,他描绘了学院多元共生的学术生态,强调社会学“好玩”的特质,鼓励学子以好奇心驱动研究,探寻个人学术路径。

7月15日上午为应用社会学专场,由三位老师就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议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洞见。韩亦教授系统梳理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定义、历史脉络及核心理论,并阐释了其在现代社会理解中的关键作用,展望了研究前景。王欧副教授以“农民工的‘代际革命’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为题,分析了老一代农民工对塑造中国发展模式的作用,探讨该群体在人口结构及与“世界工厂”互动方式上的“代际革命”,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的影响。赵珽健副教授在“会盟、土司封建与藏族社会的等级制研究”讲座中,基于理塘田野研究,剖析了川西土司制度对传统政治秩序的变革性影响及土司与寺院体系的复杂关系,揭示当地社会的等级结构特征,并回归理论,反思社会等级与现代性。

15日下午为社会工作专场。顾永红教授做了“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社会工作者的使命”的讲座,介绍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与平台,阐述社会政策分析与评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学校社会工作等主要研究方向,并深入探讨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吕方教授在“从‘民呼我应’理解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讲座中,梳理“民呼我应”改革背景与实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及考察实践,阐明服务造福群众的治理核心,分析如何通过建设生活服务共同体激发社区治理活力。黄君副教授以“新时代的儿童福利政策与儿童保护工作实践”为题,系统梳理了孤儿、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四类群体的定义与困境,结合案例生动阐述了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与效能。

在结营仪式上,李钧鹏副院长再次强调了学科的时代使命与青年担当,勉励营员胸怀天下、心系家国,以敏锐洞察力捕捉社会脉动,以扎实学术功底解析社会现象,怀揣人文关怀投身实践。本次夏令营为优秀学子搭建了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的平台,寄希望能激励大家不断求索真知、服务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联系我们

  • 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西区文科教研综合楼(北楼)7-9楼社会学院

  • sociology@mail.ccnu.edu.cn

  • 联系电话:027-67868324

  • 书记信箱:973141081@qq.com     院长信箱:pfu@mail.ccnu.edu.cn

官方微信

网站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