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新时代学校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创新暨湖北省学校社会工作试点项目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主办,近百位专家、教育部门代表及师生参与,围绕学校社会工作的实际挑战、本土化路径与协同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开幕式由社会学院党委书记曾艳梅主持。院长符平致辞指出,当前青少年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家庭关系等方面面临多重挑战,亟须加强学校社会工作在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及政策资源的功能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培训与多学科融合,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马凤芝教授线上致辞,强调青少年工作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战略任务,呼吁探索中国特色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
专题报告中,许莉娅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历程,指出在“双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学校社工应积极融入家庭教育指导、家校沟通与社会资源整合工作,构建多层次协同服务体系。魏晨教授指出,当前学校社会工作存在角色定位模糊、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及与现有教育体系融合不足等问题,呼吁提升社会工作者的场景诊断、政策转化与制度协商能力,避免理论应用的机械化倾向,并加强技术工具与证据链建设。
下午会议设置两场平行工作坊。工作坊A以“构建协同系统”为主题,深入探讨内外部协同障碍及高校研究与一线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提出应建立系统性协同框架、推动政策支持下的多元联动机制、促进高校与实务机构双向赋能,并构建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工作坊B聚焦“设计与评估赋能项目”,通过典型案例分享与现实困境分析,借助“生命树”活动梳理服务需求,运用SMART原则设计服务项目,提出多种介入模式与资源整合策略,并建立综合评估体系,明确六项待推进任务,为项目提质增效指明实施方向。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一线社会工作者及教育界同仁,为湖北省学校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明确了路径。期待通过试点项目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评估体系与发展共同体,推动全省学校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