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专访】顾若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发稿时间:2018年05月30日 23:15发布者:宣传中心 许笑浏览次数:

    顾若兰,社会学院2014级优秀毕业生,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曾获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华中师范大学2014-20152015-20162016-2017连续三年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获得者。同时,她也是2014级年级学生会主席,2014级党支部组织委员、青协委员。她以录取排名第一被保送至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


立志笃行,脚踏实地

与他人不同,顾若兰直到大二期末才决定争取保研的资格。她笑着说道:“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对于未来的规划还处于一个观望的状态,没有想好到底读研还是工作。直到大二的期末发现自己的总学分绩排名全年级第一,才有了保研的想法。”虽说未来不甚明确,但顾若兰对社会学的专业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始终将自己日常的学业成绩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于她而言,正是平时的厚积才能在关键时刻薄发。

下定保研的决心后,她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保研的准备之中。由于对保研资格一无所知,不知如何获取心仪高校的推免信息和过往考题,不确定到底准备哪些材料,她不知多少回和导师沟通,向学长学姐讨教经验,积极主动关注有关公众号、招生信息网等。随着了解得越多,心态也从焦虑趋向从容。正如顾若兰自己所说:“每一步都准备好了之后,心态就比较平和了。”

提升自我,无惧无悔

保研从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决定争取保研后,顾若兰致力于提升自我的学术科研水平和调研能力。遇到专业上的难题,她主动向年级中的优秀同学请教,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016年暑期,顾若兰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她所撰写的报告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自己也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而投身于忙碌的学习也就意味着顾若兰必须放弃原本可以用来进行学生工作或休闲放松的时间。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顾若兰和家人离得很近,本可多花点时间陪陪家里人,但为了使自己更优秀,在学习钻研和休闲娱乐上,她选择了前者。在被问及“是否曾后悔过”时,她一脸认真的回答道:“我来到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无论是日常交际、学生工作还是学术科研,我都会分清主次。如果大学再来一次的话,我的选择依旧不会变,但我会把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一点,争取做到两者兼顾。”

而在“为什么选择厦门大学”这个问题时,她的眼里流露出向往的光芒:“虽然武汉有很多好的学校,但我还是想去远一点的地方看一看,历练一下自己。”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看似柔弱如兰的女子,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心中存的是鸿鹄大志。

放平心态,注重过程

保研虽苦,漫漫长路,却终有回甘。在求学过程中,顾若兰多次参加了由学院教授牵头的实地调研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调研经验和大量的科研素材,为之后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奠定坚实基础。而在参加各类比赛的过程中,她更是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互通有无,共享资源,彼此鼓励,生活和学习上都互帮互助,“以文会友”的形象比喻在顾若兰的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

当谈及在学习方法的相关建议时,顾若兰毫不保留,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事先了解本院保研政策,参考往年经验;二是过程最重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远比弯道超车更有保险;三是尽人事听天命,同时做两手准备,“这不是没有底气,而是为了更有底气”,虽然辛苦,但一切值得。

习总书记说“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四年的拼搏与奋斗,四年的舍取与收获,顾若兰,已经用她的努力向青春交出了最完美的答卷。


 

联系我们学院办公室:67868324    本科教务:67868232   

研究生教务(含招生):67865820   研究生学工(含就业):67868325  

本科学工:67868309(含招生、就业)

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西区文科教研综合楼(北楼)7-9楼社会学院

sociology@mail.ccnu.edu.cn

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