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学期,社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要求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党委巡察整改为契机,扎实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直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专业建设新模式、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新路径。本系列报道将反映和记录学院办学思想大讨论的全过程,致力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提供坚强支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6月27日,华中师范大学与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政府召开校地合作座谈会。双方合作聚焦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机制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并就充分发挥高校科教人才优势与地方区位产业特色,合力打造高水平校地协同发展新典范达成共识,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新阶段。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鸿飞,十堰市茅箭区委书记李琴,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垚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金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炎涛,副区长冉瑶函,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冯圣兵、院长符平、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娟、社会学系系主任魏海涛、社会工作系党支部书记高玉玲、研究生教学秘书顾峰、研究生辅导员翟娟及相关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李鸿飞代表学校感谢十堰市及茅箭区长期以来的支持,并强调此次校地合作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与实践意义。一是优势资源与战略需求的精准契合,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及智力供给侧与区域发展需求的深度耦合;二是人才培育与服务社会的双向赋能,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有机统一,推动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三是创新探索与长远发展的坚实奠基,建立健全合作运行机制,深化合作实效。

符平首先感谢了茅箭区委、区政府对校地合作的高度重视与对我校的信任支持,并全面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的办学历程与办学特色,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秀社会工作者培育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他表示此次合作是社会学院扎根荆楚、服务地方发展这一办学方向的生动实践,也将推动学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冯圣兵与冉瑶函代表双方正式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共同擘画人才共育、发展共谋的新篇章。

李琴高度肯定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科研实力,详细介绍了茅箭区的区情特点及特色旅游经济带,并就落实协议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她指出此次与华中师范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一要提高站位,凝聚合作共识,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服务地方发展;二要聚焦重点,务求合作实效,围绕社会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培育、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三要健全机制,深化合作内涵,努力打造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典范。
此次合作是教育使命与地方担当的共鸣,是智慧与机遇的融合,必将为湖北省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茅箭力量与华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