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调研湖北省各市在未成年权益保护、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以及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服务等方面的实际状况,7月7日至7月12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黄君副教授带领2023级社会学专业9名本科生,先后前往荆州市、武汉市、孝感市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走访调研。
7月7日,实习团队前往荆州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考察该中心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主要工作流程与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实习团队围绕“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初步提出应加强社会关怀力度、落实社会补助政策、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等建议。
7月8日,团队前往贝恩彤心理机构进行访问交流。通过聆听该机构工作人员的系统性讲解,团队深入了解了其服务对象的症状表现、家庭状况、病情发展及干预措施,以及社区康复服务的方法与全过程。
7月9日,实习团队赴武汉市青山区武汉慈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团队了解到该区服务对象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工作者的日常职责。此外,调研还围绕社会工作者角色未能获得充分重视等现实困境,进一步揭示了政策体系在有效应对上述挑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7月10日,调研团队对孝感市未成年保护工作站进行了实地考察,重点聚焦于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并深入剖析了困境儿童的现实困境与成长难题。调研发现,以“监护缺失”为核心特征来界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明确社工保护作用的关键。
7月11日,实习团队实地调研了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社工服务站,倾听儿童救助案例,探讨了社会工作者在儿童服务与保护的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在现实工作中的职责与困境。同时,团队还详细考察了站点的特色服务内容。
7月12日,团队对本次实习实践进行总结,并为每位调研同学布置了案例撰写与感悟总结任务。

通过此次深入湖北省三市开展的田野调查,实习团队对当地未成年人及困境儿童保护、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服务的现状、困境,以及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将以此次调研成果为基石,系统梳理问题脉络,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解决方案。以专业实践助力服务对象突破现有困境,推动相关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为构建更加完善、人性化的社会支持网络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