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调研实践的能力,近日,由社会学院黄君老师带领学院2022级社会学专业6名本科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在武汉、孝感两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调研。该调研实践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以期在调研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本次实践重点聚焦儿童娱乐学习、身心健康、家庭教育、互动交往、自我意识等多个维度,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与实践服务,探究儿童群体特性、了解困境儿童生活现状、探索社会支持体系有效路径。
实习动员与培训:知识武装,爱心启航
7月16日,黄君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动员会议。会上,黄君老师首先强调了本次实践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随后,黄君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一系列专业培训,内容涵盖儿童群体特性、服务方法与访谈技巧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等重要概念。最终,敲定调研主题、撰写访谈提纲、制定实践规范。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与互动讨论,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方法,更激发了投身实践的热情与责任感。
社区实践:与儿童共成长
7月17日至19日,6名同学在黄君老师的带领下,两人一组,分别前往洪山区不同的暑期社区托管班开展实地调研。同学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儿童日常娱乐学习当中,通过观察、互动、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儿童的交往行为、自我意识及特性表现等。在此期间,同学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收集了大量关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宝贵材料。
专业交流:深入保护儿童一线
7月20日,实践团队在黄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孝感市青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服务情况。在此,同学们与一线社工面对面交流,听取机构负责人详细介绍机构历史、日常工作,以及多个困境儿童个案,同学们积极提问,社工耐心解答。最后,黄君老师总结了目前困境儿童保护的难点与可行路径。通过与社工的深入交流,同学们对困境儿童的真实生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总结反思:收获与展望
7月21日,实践团队召开总结会议。会上,每位同学依次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实习经历与感悟。有的同学讲述了与孩子们相处的温馨故事,感受到了儿童纯真无邪的美好;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的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了调研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儿童成长问题;还有的同学则从自身实践出发,反思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黄君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和收集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对同学们后续研究方向给出了专业建议,提出了诸如“儿童暴力是如何发生和传递的”“社会心理学视角——规则在儿童成长中的形成路径”“文化社会学视角——绰号意义的演变”等多个独特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主题,并提醒大家每一个儿童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都跟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看待儿童的问题需要回到儿童的生命历程中,要看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遭遇,从而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更激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展望未来,同学们将继续秉承“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努力学习、深入实践,为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感悟:经验与成长
杨琰娟:在托管班进行调研时,从一开始不知道如何与儿童建立关系,到后来顺利展开访谈,获得第一手调研资料,我明白了转换视角在调研访谈中的重要性。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我以折纸游戏为契机,通过帮助孩子折纸,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再顺其自然地进行访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集到相关资料,还能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
在孝感市青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一线社工进行面对面交流时,我深切了解到当前困境儿童的生活现状。一方面,在个案分享中,我切身感受到社会工作者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调研资料为我今后的学习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数据支撑,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真实的社会现状,赋予论文与研究现实意义。
张喆:为期一周的调研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社会理解需要超越观察,通过亲身体验来"体察"。我尝试以孩子的身份与他们交往,缩小了与他们的距离,实践了社会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以致用",我不仅加深了对社会的理解,也提高了与孩童沟通的能力。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扩展,这次实践给了我宝贵的机会去感知、犯错、学习和成长。未来,我将继续在生活中观察,在实践中体察,在交往中学习,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知,推动自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何从儿童的独特视角去理解社会。我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决心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来拓宽视野,提高自我感知能力。